<pre id="x71x1"><ruby id="x71x1"><b id="x71x1"></b></ruby></pre>
    <output id="x71x1"></output>

    <track id="x71x1"></track>
    <track id="x71x1"><ruby id="x71x1"></ruby></track>
        <noframes id="x71x1">

          <pre id="x71x1"><strike id="x71x1"><b id="x71x1"></b></strike></pre>
          <noframes id="x71x1">
          <track id="x71x1"></track>

          <track id="x71x1"></track>
          當前位置:湖南長安網>法治湖南>法治文化

          永州零陵南津渡街道:打好鄉村治理“組合拳”

           文章來源:湖南長安網 作者:唐高翔 時間:2023-04-24 12:28:23 

          本網訊(通訊員 唐高翔)近日,筆者走進阡陌交錯、綠樹搖曳的永州零陵南津渡街道香零山村,黨員與群眾一道清理垃圾,排查安全隱患,綠化村莊環境,村內村外、田間地頭、山上林間一派忙碌景象。

          “村里迎接即將到來的全市第二屆旅發大會,我們是承辦點,黨員帶頭群眾積極參與環境衛生,搞好村莊綠化,排查安全隱患,將村莊最美的一面展現給廣大游客?!贝妩h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胡昌平介紹。這是零陵區南津渡街道推進鄉村治理的縮影。

          近年來,南津渡街道積極組織和引導全體黨員干部深入一線,通過組織引領、引導創新、上下聯動等方式,打好系列組合拳,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,力促民心在基層凝聚、資源在基層整合、問題在基層解決、服務在基層拓展,持續唱響鄉村治理“好聲音”。

          組織引導聚力量。南津渡街道始終把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鄉村治理的核心地位,不斷健全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,努力提高鄉村治理水平。全面推進小微權力“監督一點通”服務平臺規范運行,及時公開公示6大類42項監督事項清單,廣泛接受群眾監督。以“五單五到戶”工作機制為契機,通過黨員聯系農戶、黨員戶掛牌、設崗定責、志愿服務等活動宣傳黨關于鄉村治理的政策主張,依托村民會議、村民代表會議、村民議事會、村民理事會、村民監事會等,鼓勵農村開展村民說事、民情懇談、百姓議事、婦女議事等各類協商活動,同時、充分運用好村規民約,組織村居民學習涵蓋村風民俗、社會治安、環境治理、社會公德等內容的行為規范,積極動員各方力量參與鄉村治理。

          引導創新活思路。南津渡街道立足鄉村實際的基礎上,不斷創新鄉村治理路徑和內容,適應新的發展要求。抓住鄉村自然資源、鄉村文化、服務對象的特點,從滿足群眾需求角度出發,充分借助現代互聯網技術,靈活運用好微信群、公眾號等移動互聯網平臺,加快信息傳遞,打破群眾了解知曉政策信息的“屏障”,拓寬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渠道和途徑,有效提高村務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,黨員干部積極開展鄉村振興夜校,加大政策宣傳和對村級發展的獻言獻策,組建微信群聊,引導外出村民通過網絡積極參與鄉村規劃發展討論,通過討論研究健全了鄉村建設實施機制,堅持先規劃后建,不規劃不建設,分批次完成街道3個行政村村莊規劃,提升街道規劃管理水平。組織黨員干部成立專項整治工作專班,對菱角塘路等公路沿線、瀟水河等河流兩岸、香零山等景區周邊等重點地段常態化開展巡查整治,全力做好生態環保工作,今年年以來有效處置環境問題25起。

          上下聯動突壁壘。建立街村互通共融的基層黨建機制,把握共建共治共享鄉村治理核心,街村兩級密切聯動,切實提高鄉村治理水平和效能。打造“村呼街應、上下聯動”工作模式,推動鄉村治理握指成拳、連片聯治,切實突破鄉村治理壁壘。根據村情民情制定履職事項和工作任務清單,建立“周例會、月匯報、季反饋”工作制度,定期組織領導干部、聯系村領導、駐村第一書記,邀請黨員代表、村民代表等共同參與研究制定鄉村治理規劃,協調解決存在問題,今年以來,共召開街級會商會4次,街村協同切實解決鄉村治理問題11起,形成上下聯動、共同促進的鄉村治理格局。

          精彩專題
          為您推薦
          熱點排行

          設為首頁 |  加入收藏 |  網站聲明 |  投稿郵箱 |  聯系我們

          Copyright ? 2019 www.fufc.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郵箱:hncaw@qq.com
          主辦單位:中共湖南省委政法委員會 備案號:湘ICP備11020403號-2 技術支持:湖南紅網